过去六个月,AMD 股价飙升逾 50%,这一表现背后,是华尔街逐渐意识到的关键趋势 ——AMD 正在不断缩小与行业龙头英伟达之间的差距。
一、技术差距收窄,市场份额与估值提升可期
二季度的业绩已清晰显现,AMD 在技术层面的进步显著。技术差距的缩小,为其在市场份额和估值上的追赶奠定了基础,不少分析师认为,AMD 有望在未来两年实现股价翻倍。
8 月 5 日,AMD 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,营收超出市场预期,公司同时上调了业绩预期。不过,其数据中心业务表现相对平淡,同比仅增长 14%。
二、数据中心业务短期承压,管制解除迎来转机
数据中心收入环比下降 12%,这一波动背后有明确原因 —— 受 MI308 出口管制影响。(资料来源:收益电话会议)
值得庆幸的是,目前相关管制已解除,这意味着 AMD 可恢复对中国市场的销售,为数据中心业务注入新活力。
三、未来增长动力强劲,技术追赶步伐加快
除了解除管制的利好,AMD 在技术上的突破更值得期待,其与英伟达的技术差距正持续缩小。
AMD 首席执行官 Lisa Su 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:“从竞争角度来看,MI355 在关键训练和推理工作负载方面达到甚至超过 B200,并在关键工作负载方面提供与 GB200 相当的性能,同时成本和复杂性显著降低。对于高端推理,MI355 的每美元代币收益最高可提高 40%。”(资料来源:收益电话会议)
这一表述清晰地表明,AMD 在硬件层面与英伟达的差距正在缩小,无疑是一大积极信号。
英伟达的支持者可能会强调,CUDA 在软件层面的优势才是其真正的差异化所在。但在软件领域,AMD 同样在快速追赶:“我们宣布对 ROCm 7 进行了重大升级……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,其推理和训练性能提高了 3 倍以上,并增加了对大规模训练、分布式推理和低精度数据类型的支持。”(资料来源:收益电话会议)
ROCm 7 作为 AMD 版的 CUDA,公司显然投入了大量资源,致力于将其提升到与主要竞争对手相当的水平。由乔治・霍茨创立的 AI 公司 Tiny Corp 也认为,AMD 在软件上的差距正不断缩小。
四、市场份额有望扩大,长期增长空间广阔
从逻辑上看,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,AMD 的市场份额必然会随之扩大。
目前,英伟达占据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市场约 90% 的份额,而人工智能公司普遍希望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。AMD 在最新的收益电话会议中也展现出夺回部分市场份额的决心。
当前,AMD 在该市场的份额约为 10%,预计未来五年有望翻倍。
据估算,到 2029 年,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可能达到 3790 亿美元;若按照 27% 的增长率推算,到 2030 年,该市场规模(TAM)将达到 4840 亿美元。
若 AMD 能占据 20% 的市场份额,那么到 2030 年,其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将接近 1000 亿美元,这一数字远高于当前的收入预期,且利润率也将更高。
仅从数据中心收入来看,按 2030 年 968 亿美元的收入计算,AMD 目前的市销率略低于 10,而英伟达接近 30(这一差距源于英伟达的市场领导地位和更高的利润率)。但单纯比较两者的数据中心收入,30 倍的市销率对 AMD 而言并不合理,若采用 15 倍的市销率,其估值将接近 1.45 万亿美元。
这意味着,到 2030 年,AMD 数据中心业务的价值可能超过一万亿美元,且这还未包含公司其他业务的价值。
这样的估值或许偏乐观,但基于数据中心收入的指数级增长以及 AMD 市场份额提升的核心事实,对 AMD 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具有合理性。
此外,AMD 与 IBM 刚刚达成一项量子计算协议,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创建可扩展的开源计算平台,将量子处理器与传统 CPU、GPU 和 FPGA 相结合。(来源:Stocktwits)
五、潜在风险需警惕
六、总结
若你相信人工智能革命的持续推进,那么很难不看好 AMD。该公司正稳步追赶英伟达,即便市场份额仅实现小幅增长,也可能带来收入的爆炸式增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