抖音是小红书的电商好老师


国内电商行业已步入低增长、高存量的成熟阶段,这一判断似乎已成共识。


今年全网交易总额达 8556 亿元,但置于 “史上最长 618” 与国补等背景下,15.2% 的同比增速实则水分不少。市场成熟带来消费理性回归,倒逼综合电商与社交电商主动打破边界:前者发力直播电商,推进内容驱动型转化;后者搭建货架式购物平台,完善货架体系。


这种相互渗透的策略,对大平台而言更像防御性补位,而对既非综合电商、又未迈过社交电商门槛的小玩家来说,却堪称行业龙头对后来者的联合绞杀。羽翼未丰时,与其让流量空转,不如主动 “出售” 流量 —— 这虽是艰难却正确的选择。


于是,今年 5 月,小红书选择向阿里开放流量。对阿里而言,此类流量采买早已是常规操作;但对小红书的电商之路来说,这是首次对外域开放。外界解读,阿里此举意在阻击抖音电商,而小红书则被认为放下了做电商闭环的执念。类似的故事早有先例:早年今日头条曾与阿里合作,最终却渐行渐远。


若小红书怀揣强烈的电商梦,抖音或许是个好 “老师”—— 从出售流量到自立门户,抖音已成长为让同行警惕的对手。

抖音电商的破局密码

2024 年电商平台 GMV 数据显示,阿里以 8.1 万亿居首(同比增长 12%),京东大增 28%,快手增长 17.3%,而抖音表现最为抢眼:GMV 突破 3.5 万亿,30% 的同比增速超过依赖国补的京东。


抖音能在综合电商的 “诸侯割据” 中崛起,靠的是两个被反复验证的答案:以 “流量 + 算法 + 内容” 颠覆传统电商 “人找货” 逻辑,以及轻资产入局玩转流量。


2018 年抖音电商起步时,国内物流履约体系已成熟 ——“通达系 + 顺丰 + 京东物流” 日均处理能力达 1.4 亿单。这一背景下,自建物流的平台开始剥离重资产(如 2019 年唯品会关闭品骏快递)。抖音则通过 “音需达” 等数字化工具整合中通、韵达等第三方资源,快速构建履约能力,避开了京东、亚马逊早期因自建物流导致的资金重压。轻资产策略让抖音得以集中资源深耕流量与内容创新,形成 “四两拨千斤” 的杠杆效应。


更关键的是,抖音颠覆了传统电商 “人找货” 的逻辑:通过内容兴趣激发与算法精准匹配重构流量分配机制,打破了传统电商依赖用户主动搜索(搜索框 + 类目导航)的流量瓶颈。


流量侧,2019-2020 年抖音用户活跃度快速攀升,为商业化奠定基础。其信息流推荐模式决定了流量来自用户使用中的内容插入,而非主动搜索,与社交电商 “商品后置” 的特点高度契合 —— 创作者通过内容自然种草,再以外链引导至电商平台购买。这种 “先内容,后购买” 的模式,能在泛娱乐场景中无意间激发购物兴趣。因此,尽管淘宝早于抖音布局直播电商,但基于强目的性的搜索流量,其效果弱于兴趣内容驱动的流量。


算法侧,抖音完成了从 “交易漏斗” 到 “需求预测” 的智能跃迁。传统电商算法侧重优化交易链路(搜索关键词→商品页→加购→支付),而抖音构建了 “需求预测→内容匹配→加购→支付” 的 AI 决策链路,降低了用户购前的访问成本与决策成本。


内容生态则助力其实现从 “商品展示” 到 “需求创造” 的价值重构。抖音以 “内容即货架” 理念重构消费决策链,核心在于构建了动态融合内容与交易的多维生态体系:早期以短视频为核心,通过算法推荐将商品信息嵌入娱乐化内容,以 “自然种草” 激发非计划性购物需求,形成 “内容先行 — 兴趣触发 — 外链购买” 的链路。


抖音的成功,验证了 “内容 + 货架”“流量 + 数据” 模式的有效性,也证明依托自身流量特色与基因驱动用户需求的可行性。这也是为何小红书、B 站即便照搬抖音早期链路,也能让电商业务初具规模。

对新入局电商平台的启示

对新兴平台而言,即便不是纯短视频平台,沿抖音的路径前行或许可行,但关键在于结合自身流量基因制定策略。


小红书的核心壁垒在于将社区内容转化为消费场景,这与抖音 “商品嵌入娱乐内容” 的模式类似,但小红书的优势在于用户对 “真实体验分享” 的信任度远高于广告。因此,其通过社区内容创造的 “无目的性消费需求”,更容易重构用户决策链。


理论上逻辑完美,但小红书、B 站为何未做好闭环电商,反而选择对外域开放?看似放弃闭环,实则可能是为了追求更优的闭环。


小红书曾尝试自建电商闭环:从早期偏货架模式,到社区融入电商,再到加大商业笔记和直播间在主页商品瀑布流的占比。其中,直播路径的打通最为成功 —— 董洁、章小蕙的出圈让小红书在直播电商中站稳脚跟,这正是其通过社区内容创造 “无目的性消费需求” 的直接体现,形式与抖音 “商品嵌入娱乐内容” 高度相似。


然而,与抖音相比,小红书虽无需担忧履约体系,但从用户侧到商家侧仍存明显短板:


  • 交易链条上,缺乏价格优势,履约能力不及淘宝、京东;

  • 供应链上,强势品类集中在服装、家居等非标品,即便美妆个护类内容强势,但作为标品,用户购买时仍倾向于到熟悉的平台比价;

  • 货盘上,大消费品类未建立话语权,仅靠小众独立品牌难以撑起 GMV。


电商基建的缺失,导致小红书即便闭环,也只是 “乡村小路” 而非 “康庄大道”。因此,将流量卖给阿里,继续做 “种草 - 搜索 - 拔草” 的闭环更为稳妥。


这一闭环依赖社区 UGC 的信用背书,而种草正是小红书的核心能力 —— 社区氛围与调性已成型。但需警惕:UGC 在电商业务进展缓慢的情况下,能活跃多久?


牵手阿里至少能为小红书带来两大好处:一是提升 UGC 的货币化能力与活跃度;二是更大规模培养站内用户的电商心智。第二点尤为关键,抖音、快手早期也是通过外链培养用户在平台的购买习惯。而第一点可通过扩大货盘反推 UGC 内容宽度,激发创作者活力,进而提升用户拉新效率。如此,小红书在强化种草能力的同时,电商逻辑也实现了横向扩充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小红书的强搜索属性使其区别于抖音 —— 兴趣触发的形式包含主动搜索。若借鉴抖音 “需求预测→内容匹配→加购→支付” 的 AI 决策链路,小红书在与阿里的合作中,更需积累对用户需求的把握与预测能力。这不仅决定内容匹配的精准度,更是算法迭代的核心养料。

尾声:从 “生活指南” 到 “生活兴趣” 的转向

近日,小红书将 Slogan 从 “生活指南” 改为 “生活兴趣”,两字之差点明了平台的未来方向:“指南” 侧重引导用户搜索,“兴趣” 则鼓励用户创作。配合开放电商流量的动作,其意图明显 —— 推动更多创作者加入带货阵营。


凭借 “搜索” 基因,在 “创作” 基础上,更多长尾需求将被满足。内容侧的扩容意味着用户流量有望再上台阶,对应的货币化能力也需跟进。开放外域链接与 Slogan 变更的连续动作,显然是有计划的布局。


接下来,小红书大概率会沿着抖音的步调前行:丰富自有电商供给,培育用户购买心智,扩容达人带货,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社交电商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