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 AI 四小龙中当下最受瞩目的一员,商汤在六月底的股东大会上完成了管理层换血,同时再度提及 “1+X” 战略。商汤 CEO 徐立表示,“1+X” 组织焕新本质上是一次 “二次联合创业”。
去年商汤提出 “1+X” 时,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效仿阿里曾推行的 “1+6+N” 组织架构;而如今的 “二次创业” 说法,又与阿里吴泳铭此前 “AI 时代,阿里要像创业公司一样思考和行动” 的表述形成呼应。
从具体内涵来看,商汤的 “1” 代表核心业务,涵盖三大方向:打造行业领先的 AI 云,实现大装置、基础模型与 AI 应用的无缝集成;构建通用视觉模型并深耕各应用场景。“X” 则是重组拆分后的生态企业矩阵,包括智能汽车 “绝影”、家庭机器人 “元萝卜”,以及智慧医疗、智慧零售等板块。简言之,“旧核心业务 + 新生态矩阵” 构成了商汤当前的业务核心,这与阿里 “1+6+N” 的思路存在本质差异 —— 阿里的 “1” 并非具体业务,且如今已不再强调这一架构。《新立场》指出,商汤的 “1+X” 仅能向外界传递架构的历史合理性,却难以体现其作为 AI 行业 “老玩家” 在大模型时代的实力。
因此,如何让核心业务 “1” 与大模型概念深度融合,同时彰显自身积累的技术实力,成为商汤在市场共识层面面临的核心命题。
从战略路径来看,商汤的选择与火山引擎呈现出微妙的默契。尽管二者业务基因差异显著,但均缺乏强势的云业务积累,且都希望借大模型时代在云服务市场实现弯道超车。不过,相较于火山引擎,商汤似乎欠缺一种 “网感”—— 即拉通或识别内外共识的能力。
01 商汤与火山引擎:共同争夺 “入场券”
正如《新立场》此前在《大模型调用量第一,火山引擎 “喜” 从何来》中所述,大模型时代之前,火山引擎在云计算市场的竞争力有限,商汤亦是如此。
对比行业玩家,阿里云 2009 年入局,腾讯云 2013 年起步,而火山引擎 2021 年才进入公有云市场,商汤更是在 2022 年 9 月才宣布进军云计算,此时市场格局已基本定型。中国信通院过去几年的《云计算白皮书》显示,云计算市场主要由两类玩家主导:互联网出身的阿里云、百度云、腾讯云等,以及通信领域起家的华为云、天翼云、移动云、联通云等。2022-2024 年间,火山引擎与商汤均未进入白皮书排名前六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22 年 9 月正值大模型爆发前夕,商汤以 2021 年推出的 SenseCore AI 大装置为基础,发布了 SenseCore 大装置 AI 云,将 AI 能力迁移至云端,号称 “为企业和开发者提供‘普惠、弹性、开放’的 AI 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”。这种 “AI 算法起家企业布局云计算” 的路径,与火山引擎大模型时代前 “巨量引擎 + 火山引擎双轮驱动” 的切入点类似,均与传统云厂商的逻辑不同。
进入大模型时代后,二者的共性更加凸显 —— 均在新的市场统计维度中力争上游。IDC《中国公有云大模型服务市场格局分析,1Q25》报告显示,2024 年中国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市场中,火山引擎以 46.4% 的份额位居第一,百度云、阿里云紧随其后。商汤则在财报中引用数据称,其在 IDC 统计的 2024 年上半年 GenAI IaaS 市场中排名第三(前两名为阿里巴巴和火山引擎);另据沙利文数据,商汤在 2024 年 GenAI 技术栈市场综合竞争力中位列全球第二、国内第一(全球第一为亚马逊云,火山引擎国内排名第六)。
综合来看,截至 2024 年底,火山引擎在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市场表现突出,商汤则在 GenAI IaaS 市场位居前列。而 IDC 2025 年 7 月发布的 2024 年全年 AI IaaS 市场统计显示,阿里云以 23% 份额居首,华为云(10%)、火山引擎(9%)、中国电信(8%)紧随其后,腾讯云、百度云、AWS 中国与商汤均以 7% 并列第八。这意味着,在 AI IaaS 这一新维度中,火山引擎和商汤成为唯二 “新上桌” 的角色。
02 市场统计维度升级:商汤面临排名波动
市场统计维度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:大模型时代前以 IaaS、PaaS、SaaS 为主;2024 年内逐步探索公有云大模型调用量、GenAI IaaS 等维度;2025 年则趋向标准化,以 AI IaaS 为核心指标。
各维度的区别如下:
这一变化并非 IDC 单独推动。2025 年 4 月,《云智算技术白皮书》在中国移动云智算大会上发布,首次提出下一代云计算范式 —— 云智算技术体系,将传统云计算的三层架构升级为 AI IaaS、AI PaaS、MaaS、AI SaaS 四层,推动 “云计算” 向 “云智算” 升级。
在此背景下,商汤的排名出现波动:从 GenAI IaaS 的第三到 AI IaaS 的第八,反映出其在新统计维度下的挑战。若将 AI IaaS 视为行业新规则,商汤虽已 “入场”,但仍需提升竞争力。
03 技术积累为基,“网感” 成破局关键
2022 年 12 月,商汤 CEO 徐立在《财经》年会上强调 AI 行业标准化的重要性:“标准化是产业共识的基础,能降低技术使用成本,推动应用落地,就像建筑行业的材料标准,让分工更高效。” 彼时,OpenAI 已引发业内关注,但 “大模型” 概念尚未爆发,商汤的业务架构与这一趋势的贴合度有限。
这种时间差导致商汤在 MaaS 市场未能占据绝对优势,与火山引擎形成反差 —— 火山引擎在大模型时代前缺乏引领 AI 行业的资历,却能迅速抓住大模型风口。回溯来看,商汤 2022 年发布 AI 云时,财报中提及的 AIaaS(包含计算基础设施服务、深度学习平台服务、模型部署及推理服务)已接近如今的 AI IaaS,但 2023-2024 年财报中却鲜少再提这一叙事,反映出其在共识引领上的不足。
对商汤而言,破局路径有三:一是在 AI IaaS 等新维度中提升排名,强化外界认知;二是自主定义行业规则,吸引更多玩家参与;三是拓展 C 端业务。这些都离不开 “网感”—— 即对市场趋势的敏感度和共识引领能力。
值得庆幸的是,技术积累无法速成,而 “网感” 可通过契机快速提升。沙利文 2024 年报告显示,商汤在 GenAI 技术栈市场综合竞争力中位列全球第二、国内第一,仅次于亚马逊云,其技术实力毋庸置疑。作为 AI 四小龙之一,商汤承载着国内上一代 AI 技术的积累与烙印,市场仍期待这位 “老玩家” 以技术为基、以 “网感” 为翼,在新共识中占据一席之地。